天氣轉冷,警覺中風
每年入冬後,中風患者便會開始增加。但誘發中風的關鍵不是氣溫高低,而是溫差變化的大小,突然由冷變熱或是急速由熱變冷,都在挑戰人體調適能力,而人體對環境變化的調適能力又會隨著年齡老化或本身已有心血管疾病而減弱。
老年人不僅血管老化,調控血管收縮、舒張的能力也退化,一旦氣溫劇變,血壓、心跳就會跟著起伏。如果平時血壓控制不佳,突如其來的忽冷忽熱,身體來不及反應,更易讓血壓失控,中風機會就大大提升。
除了季節的差異,中風常在半夜或清晨出現,也和突然地外在氣候環境改變有關。如許多老人有晨運的習慣,晚上睡得身子暖暖的,一早起床出門,室內室外溫差大,暖身不及,身體就可能受不了。
最危險的狀況是患者已經中風,還不自知。有些短暫性的腦缺血,其中風症狀在一天之內完全緩解,譬如突然一隻眼睛看不見、耳朵暫時失聰、臉部失去表情,但一下子就好;這類被俗稱「小中風」,病人常常好了之後,就會掉以輕心。
大約40%的中風與高血壓密切相關,血壓太高會引起腦血管變硬、變脆,一方面容易破裂、另一方面也易形成動脈硬化的硬塊而使血管狹窄,是栓塞或出血型中風共有的危險因子。
高膽固醇會加速動脈壁上粥樣硬的產生,糖尿病也會產生血管的病變並加速動脈硬化。另外,曾經罹患心肌梗塞、心衰竭、風濕性心臟病、裝有人工瓣膜、心律不正、心房顫動,甚至癌症及牙周病,也可能因為慢性感染、慢性發炎,讓血管容易硬化,都會增加中風的機率。
其實,中風沒有分輕重和大小,只要出現神經症狀,就暗示可能有更大的問題存在,若有危險因子、年齡在50歲以上、有家族史者,應立即求診,預防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