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手術
頸椎手術可用於:
- 神經減壓
- 穩定脊椎
- 切除腫瘤
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是常見的頸椎手術,例如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變性疾病及脊椎不穩定等。椎間盤切除術是切除脊椎骨間的椎間盤及碎片,切除後,醫生會以植骨填補之間的空隙。此手術的目的是協助兩塊椎骨癒合在一起(稱之為「融合」)。在融合期間,為提高穩定性,醫生可能會在脊椎骨上放入金屬板(支架、鏍絲及骨板)以鞏固植骨。治療成效此手術可治療由頸椎病所引致的症狀,有助減低疼痛及預防進一步永久性神經損害,亦可改善頸部靈活性。 手術須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頸椎開刀的位置因人而異,可能從左方或右方開刀。在手術室可能會借助X光造影確定手術位置,由X-光導引確定病變位置,切除壓在脊椎神經上的受損間盤及碎片。減壓後,可能需要進行頸椎融合術,把金屬板固定在脊椎骨內以金屬支架輔助支撐。
風險及併發症
- 損傷:
- 喉部、喉部神經(喉返神經)損傷,導致聲帶麻痺及聲音沙啞,多屬暫時性質。
- 頸動脈損傷,可引發中風而導致永久癱瘓。
- 脊髓損傷,可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四肢麻痺。
- 神經根管損傷,可導致上肢軟弱、感覺損失或暫時性或永久性痛症。
- 傷口感染導致發紅、痛楚及可能有流膿或膿腫。
- 骨骼與支架無法融合。
- 金屬支架移動可導致吞咽困難,或移位導致神經衰退。
- 持續疼痛
進行手術後病人從麻醉狀態中恢復後,即可開始口部餵食。
全身麻醉後,病人可能會因麻醉時曾插喉而引致喉部輕微不適或疼痛;出現麻醉藥的副作用,包括疲倦、渴睡、噁心或嘔吐,如情況持續或加劇,請通知護士。
如傷口感到疼痛,可通知護士,護士會按醫生指示為病人注射止痛針或提供口服止痛藥。
當病人能夠自行進食及排出尿液,情況穩定,手術後1至2天內已可以出院。
出院後注意事項
- 如有需要,可服用醫生處方之止痛藥。
- 神經系統康復取決於病人的病情及症狀的嚴重性而定,一般傷口康復需時4 –6週。
- 病人應避免向前或向後彎曲頭部。
- 避免提取重物。
- 病人可逐漸恢復正常活動,建議病人多散步,應避免長時間坐著不動。
- 視乎情況,手術後可能需要使用頸圈數月,以助植骨康復與融合。
- 除特別指示外,病人出院後可如常沐浴,沐浴後請保持敷料清潔及乾爽。縫線或縫釘會在覆診時拆除。
- 如傷口部位的痛楚加劇及出現紅腫、滲膿、大量出血或發熱(體溫高達38oC或以上),請即聯絡醫生。
- 請於指定日期、時間覆診。
某類病人的風險程度可為不同。可能發生的風險或併發症亦不能盡錄。如有查詢,請聯絡我們的神經外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