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群經驗豐富的腦神經外科註冊護士和一群專業從事顱底,脊柱和腦血管手術的腦神經外科醫生。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在治療急性中風患者及其他患有腦和脊椎問題的病人。
我們還提供的緊急醫療諮詢,援助和治療服務。
除為香港本地病人服務外我們還為澳門,中國內地及其他國家的病人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包括遙距遠程醫療意見、國際營救、安排醫療專機或陸路護送、國際護送、等等。
藥物治療: 三叉神經痛病情初期,可先以藥物治療一、二個月,一方面借藥物來確定診斷,二方面可瞭解患者對藥物的療效如何
但藥物治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一般會考慮用於對藥物治療效果良好、不想開刀、年紀太大、或有其他疾病不適合做手術的患者
中風患者能否成功地完全恢復健康,物理治療師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物理治療對中風的早期急救及之後的康復訓練十分重要, 即使嚴重中風令病人重度殘障或意識不清,物理治療亦應在中風後立即開始進行,以把握康復的黃金時機及減低中風的可致命併發症-----肺炎、深層靜脈血栓塞及褥瘡等等。
物理治療可以維持病人氣管及肺部的分泌物暢順排出,以減低罹患致命肺炎的風險。中風後,患者癱軟無力的肌肉在接下來的十數天會逐漸呈現繃緊的狀態,即是肌張力過高。如中風患者無法下床行動,小腿肌肉下就大有可能產生可致命的深層靜脈血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的併發症。因此要預防DVT,就要替中風患者穿上具彈性的壓力袜子及定時進行大小腿肌肉按摩; 有時一些罹患DVT的高危病人, 更有可能需要服用抗凝血藥物,以減低患上致命DVT的風險。
另外, 在肌肉張力過高的階段,物理治療師會按照正常關節的活動範團,定時地移動中風患者的四肢關節,以減低肌肉痙攣及關節永久性生硬的併發症。
此外,物理治療師會評估中風患者的嚴重程度、受影響的身體部位、復健初期的速度、以及患者的生活習慣模式,與患者一起訂立復健治療的目標。每一項目標,都會像小孩子學習走路一樣,被分解成幾個簡單相關的構成動作,讓患者容易練習並且熟練每一個動作。
中風復康的物理治療初期從病床開始,就是拉動麻痺無力的肌肉以減少肌肉僵硬的現象。之後,物理治療師會指導中風患者如何在坐起及站立時平衡身體,以及如何於床舖和坐椅間來回移動。再下一步會指導患者如何站立,如何使用輔助器、如何將自己的重量從一條腿轉移至另一條腿,以及如何跨出患者復健最初的幾步。一旦復康的物理治療開始了,密集的治療運動也隨之展開。在初期,患者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復康過程很困難,產生挫敗與疲憊感; 然而,這些運動對長期康復是必需的。護理人員及親友對中風患者的支持和鼓勵,是十分重要的。充足的晚間休息時間及良好的睡眠質素對中風患者腦部的神經康復也有密切的影響。
出院後,物理治療亦不會隨著患者因離開病房而結束,相反地,這是持續有益的運動,患者應該安排定期到醫院、診所或在家中持續進行復健運動,以持續恢復因中風而受損的機能。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是“警告性的中風 “,是中風的強烈預測警號。它( TIA )也經常被稱為“小中風”, 症狀與中風的症狀相同類似。它是由微小的凝血塊導致短暫的血管堵塞而引發; 因血管短暫性堵塞, 所以對大腦沒有像中風造成的永久性損害。但它是真正中風的一個重大警號,因為有一次或多次TIA的患者, 其中風的機會率幾乎是相同年齡和性別的正常人的10倍; 1/3的TIA 患者將於未來一年內經歷“大中風”。所以認識和治療TIA可以減少你患上大中風的風險。 TIA被視為緊急的病症, 我們必須把握TIA的症狀,應該立即向中風神經外科醫生跟進, 以治療中風的同樣方式給與治療。
在物理治療專注於矯正四肢和身體動作的同時,職業治療的大部份心思就放在協助患者重獲有用及實際的機能上,就以患者需要使用刀叉來吃肉為例,職業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中風患者盡量擴展他們的能力,使他們可以操作一般日常生活的工作,不但可以增强患者的獨立自主,也同時提升了他們的生活品質。
當中風患者情況隱定,職業治療師便會開始評估中風對患者所造成的損傷程度,並列出足以反映患者需要優先考量的狀況,以訂立其需要的治療計劃。
每個患者的期望,或其自主程度都不一樣,治療計劃也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大部份上年紀的老人會希望恢復到可以獨立完成每天的日常瑣事便足夠,但年紀輕的患者也許就希望儘量重獲自己過去的許多技能。
大部份的中風患者都得參與特別的治療活動和工作,這些活動和工作能協助他們重新學習像如廁、梳洗、進食以及穿衣等必需的動作。這些活動和工作都有專門設計過的輔助器,以協肋進行上述的工作;例如,有一種特殊設計的淺平器具,它可以讓切割食物,以及把食物從盤子移到嘴裡等動作變得較容易。職業治療也會試着讓患者參與各種的嗜好和消遣活動,將情緒和心理上的壓力得以緩和,並讓患者覺得自己對家庭和社會仍有貢獻。
中風除了造成一連串身體上的障礙,也會影響腦部對訊息的接收和訊息的解釋。此外,情緒的穩定性、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會被影響。例如:患者可能沒有注意到放在他身體受影響一邊的東西、可能不懂得數字(因此無法處理財務或使用電話) 、只有極短的專注力,或者判斷距離也變得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職業治療師會評估患者可能出規的上述問題,利用各種方法來刺激腦部重新學習的反應。乍看這些設計簡單的遊戲,感覺很兒嬉,事實上,這些治療項目都是經過職業治療師仔细思考後,研究出來幫助中風患者的。
同樣地,職業治療與物理治療對中風患者出院後仍然重要,患者應安排回醫院、診所或治療中心繼續治療。同時,職業治療師亦可為患者提供家訪,從而提供合適及專門的輔助器材,以協助中風患者在家中處理日常瑣事及起居生活的特別需求。
人類是由爬蟲類四足動物慢慢進化到兩隻腳,身體為了對抗地心吸力,脊椎必需承受身體的重量。因此脊椎的结構為了抵受地心吸力而呈現「S」形。
脊椎最重要的结構是介於兩塊脊椎體的「椎間盤軟骨」它擔任脊椎骨之間「避震器」的角色,又因為頸、胸、腰椎各部軟骨厚度不一,所以「脊椎」的结構從側面看,呈現多元的曲度。脊椎構造為﹕頸椎有七節、呈前凸形狀;胸椎有十二節、呈後凸形狀;腰椎有五節呈前凸形狀;還有薦椎及骶骨。
「椎間盤軟骨」的動能是讓身體軀幹的脊椎活動更暢順,避免脊椎骨過度活動而造成碰撞磨損,此乃骨刺的成因。這塊「椎間盤軟骨」的壓力主要來自我們身體的重量和姿勢。常聽說「坐骨神經痛」很嚴重,所以要進行脊椎手術,這些手術多半是將椎間盤軟骨切除,然後進行脊椎融合術或是裝置金屬人工軟骨,主要目的是脊椎神經減輕壓力,用以舒緩神經被突出的椎間盤軟骨壓迫而產生的麻、痺、脹、痛及肌肉無力等嚴重症狀。
要預防這個惱人的疾病,最實際而又簡單的,就是维持良好、正確的姿勢及保健運動,以身體力行,將可以預防脊椎痛症,並可節省大筆醫療開支。
如果脊椎痛症症狀持續,便應及時求醫,透過臨床診症及適當的造影檢查,確立診斷,使患者盡快得到正確而且有效的冶療,避免病情惡化。